以评促改:一节习作评改课
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 陈陆云老师
一、设置“全景立场”,以用导学。
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是“写一件事,把事情写清楚”。 在整个单元教学紧扣人文主体和语文要素,确定学习主题“将一件印象深的事写清楚”,设置全景立场,创设生活万花筒主播招募令的大情景,完成驱动性问题“怎么完成生活万花筒主播招募稿呢?”与教学内容连接起来,完成七个任务:“任务一整体感知,“六大要素”读清楚、任务二初试身手,“看听想到”说清楚、任务三再试身手,“所想说做”练清楚、任务四梳理归纳,写作思路理清楚、任务五学以致用,自己事情写清楚、任务六伙伴分享,聚焦重点评清楚、任务七修改定稿,录制视频播清楚。
教师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,顺利完成生活万花筒主播招募令,通过大任务串联小活动,课与课之间进阶学习,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,完成学习任务。学习完两篇课文和习作例文,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怎样将事情写清楚的方法,完成习作初稿,但还需要进一步对“理顺序”和“明重点”指导,这一习作活动是前面课文教学、“习作例文”教学的成果显化后评改课。“生活万花筒”评改课的任务是学会将一件事重要部分写清楚。
二、依托评改活动,学中进阶。
“生活万花筒”评改课分成五个活动:活动一点评优胜,从选材、顺序、重点三个方面表扬优秀的同学,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,并从点评习作中让同学们了解如何才是一篇优秀的习作;活动二赏评佳作,赏读同学的优秀片段,进一步明确习作评改的要求;活动三助力升格,师生合作修改一个片段,进一步学习修改本次习作的方法;活动四自改互评,同桌互读,提出合理的建议,并根据建议修改;活动五师生点评,让学生在反复评改中进行自我诊断,自我修改。
本次习作评改课按照“导评导改”型课堂样态展开:厘定目标——导评导改——自主评改——合作交流——自主建构。在赏评佳作、互评自改中迁移运用,促进学生对如何将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清楚的理解,使浅层地了解写作知识进阶为写作能力。整节课,老师用一个问题“这篇习作有没有把重点部分写清楚”,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引导学生在倾听、交流、质疑、思辨、修改中表达自己的意见,找到把重点部分写清楚的方法,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。
三、分镜头写重点,细化过程
大部分同学都能按一定顺序写清一件印象深的事,但习作中最大的问题是没能将一件事重要部分写清楚,那如何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?
1. 范例指导
从第五单元习作例文、学生习作中选取典型习作,引导学生使用方法来写。如《教室里的“惊喜”》学生习作片段中,引导学生赏析通过看到的蜜蜂外形、同学们的各种样子,写清楚了同学们面对蜜蜂到来,惊慌失措的表现;通过听到的蜜蜂的叫声、学生说话、尖叫声,写清楚了同学们又惊又喜的心情,还加上了自己的想法:“蜜蜂停在灯管上可能想休息一会,和我们一起上语文课”。加了这样的猜测后,这件事情就更有趣,更吸引人了。
2.分镜头描写
学生除了通过“看到的,听到的,想到的”和“怎么做,怎么想、怎么说”方法把一件写清楚外,可以分成了四个小镜头。这种分镜头的方法,本单元中《我家的杏熟了》开头分了两个小镜头,通过说杏、数杏写出了杏好、杏多,让人感受到杏子带来了快乐。通过奶奶打杏、捡杏、分杏分成了三个小镜头,让人感受到奶奶是个勤劳能干、乐于分享的人。分镜头写重点部分,特别清楚,特别有条理。作者通过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想到的,还写清楚了我的感受。
3.修改片段
通过修改学生习作片段,助力升格。如:《打蚊趣事》中,怎么才能把重点部分——打蚊时写清楚呢?可以把打蚊子可以分成几个小镜头:按照蚊子飞行轨迹来分,蚊子在空中飞舞,停在墙上,停在我的手上;按照打蚊子的方法来分,用手打,用电蚊拍,用杀虫剂、蚊香,还能叫爸爸妈妈来帮忙。让学生小组合作,围绕一个镜头把打蚊子的过程说清楚,在讨论点评中发现可以用拍蚊子时的动作链,还能通过语言、动作来写打蚊子的过程,写清楚了自己两次打蚊的感受。通过从一篇习作的修改,学会举一反三把方法用在自己的作文上。
四、关注学生心理,表扬激励
习作评改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习作初稿基础上,分成“点评优胜”和“赏评佳作”展开。教师在课前批改学生习作后发现学生习作的共性问题,对“症”下“药”,既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习作的共性,还要以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引导诊疗,规范纠正。所以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,大力表扬优秀习作的学生姓名,对于问题习作就只出示片段,师生助力其习作修改,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地评改习作,乐于学习。
陶行知先生曾说过:“在集体教学中,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,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,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。”习作难,难于“上青天”,这是普遍孩子的内心想法,我们要更多地激励学生,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,重拾写作的信心,引导学生欣赏佳作、互评互改中渗透如何将重点部分写清楚的方法,在“评”中,以激励为主将方法内化,使学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。
小学版 | 中学版 | 小记者 | 少儿文学 | 刊物介绍 | 投稿中心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
苏ICP备19038899号-1 版权所有:江苏美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