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--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

发布日期:2021-06-28    浏览次数:827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

   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  范敬娣老师


   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在实施建议中指出: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,是认识世界、认识自我、创造性表述的过程。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,让学生易于动笔,乐于表达,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,热爱生活,积极向上,表达真情实感。”同时强调,在写作教学中,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、思考、表达和创造的能力。要求学生说真话、实话、心里话,不说假话、空话、套话。因此,在作文教学中,教师应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,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,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。改进命题方式,提倡学生自主选题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,学会倾听,乐于合作,走向社会,投向作文的广阔天地,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。

一、对话实践,唤醒生活经验

在阅读学生的习作时,许多教师一面慨叹学生词汇的匮乏、语言的平淡、思想的浅薄,一面又千方百计为“扮靓”学生的习作而巧施“脂粉”,灌输各种写作技巧,堆砌华美辞藻,这种做法只能造成学生“自我话语”的缺失,永远重复“他人话语”。因此,只有实践对话,为学生提供锤炼语言、历练思想的机会,才能发展学生的“自我话语”。

营造真诚、平等、和谐的氛围是激活学生对话的前提。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、适时适度的赞赏激励、不失时机的点拨引导,都可以催生学生鲜活的语言。

丰富学生“自我话语”的主要途径,在于引导学生与自然对话,与社会对话,与自己对话,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,积淀人生阅历,历练思想情怀。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细节,勤于挖掘,精心引导,学生的作文会变得灵动而多彩,丰富而充盈。

二、倾听心声,感受心灵轨迹

写作不仅是对话的过程,同时也在倾听,用耳、用眼、用心去倾听,正如清代张潮所言:“春听鸟声,夏听蝉声,秋听虫声,冬听雪声。”在声音中静观自然,俯察宇宙,通晓人情事理,领悟人生真谛。王尚文教授认为:“倾听与写作同行,倾听之我一面倾听自我心声,一面倾听言语的声音,监察双方的共振程度,发现落差,提醒并要求写作之我努力缩小言语形式和表达意向、意图的差距,从而消除落差,融合视域。”

写作倾听的意义首先在于引导学生倾听自我心声。我要求学生在每篇习作后附上“后记”,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习作完成后的反思习惯,倾听自我心声,明确创作意图,明晰文章思路,总结写作技巧;另一方面,学生在互改作文时,可以借鉴写作方法,批改的针对性更强,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握学生作文时的心灵轨迹,批语更有指导性。

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倾听言语心声,诵读品味,反复推敲,力求言辞声音的准确美妙。

在作文教学中,教师也应学会倾听,留一些思考的时间,留一些发展的空间,留一些“空白”,让学生充分表达,在听取他人文章时,仿佛都在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,在审美享受的同时进而感到“他者”的美好,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。

三、合作交流,引发深度思考

有一份调查表明,影响学生语言发展的第一因素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。尽管写作是个人化行为,带有隐秘色彩。但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,显然有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,借鉴结构的技巧,增添思想的深度,也有助于感情的互通、语言的润色以及合作探究的深入化。

如围绕“老人摔倒该不该扶”,指导学生整合信息,引发深度思考。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利用网络,到“网络评论区”、“腾讯新闻”评论等专栏淘金寻宝,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,各抒己见,再集中交流。一个个发言精彩纷呈。

为了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,我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确定主题,有的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,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;有的从摔倒老人、老人子女不良想法出发,应该唤醒他们的良知;有的从法官、警察角度出发,应该加大管理惩治力度;有的还联系“诚信”、“责任”、“关爱”等一系列关键词确立了文章的中心。后来有2篇习作发表在《作文报》上。

四、感受生活,拓展写作空间

写作从来就是为了表达心声;写作从来不局限于课堂。课堂上的写作,“习得”必要的写作方法;课堂外的写作,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,更为从容的思考时间,可以记录心的轨迹,情的脉动。因此,我们与其殚精竭虑批改作文,不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写作,可以写写日记、书信、演讲稿、随笔等大块文章,释放内心情愫,演绎花样年华;也可撰写对联、广告词、座右铭、赠言格言等,在方寸天地锤炼语言,升华内涵;如果条件允许,更可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激扬文字,挥洒激情……

    校园空间中,学生作文的情感必然是单一的,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的色彩。我们必须拓展学生写作空间,推崇个性化的体验。只有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出发来感受生活,才有可能获取生活中的有意义有价值的“碎片”;只有交织着自己的情感、个性和对命运的理解的生活的作文,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作文,才能成为塑造人格的关键性力量,成为健全个体心智、完成强健人格的最佳方式。

 

读者调查表

《少儿文学》需要您的意见收到反馈后,本刊将赠送精美礼品一份。

杂志订阅

《少儿文学》

好报刊与好朋友分享

 

小学版 |  中学版 |  小记者 |  少儿文学 |  刊物介绍 |  投稿中心 |  联系我们 |  网站地图 
苏ICP备19038899号-1  版权所有:江苏美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